阅兵仪式中的“杭州元素”你发现了吗?
2025-09-04
(原标题:阅兵仪式中的“杭州元素” 你发现了吗? 记者:潘婷婷)
昨天早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阅兵仪式正在热烈进行,天安门城楼上贵宾们在观礼时拿出的一把把扇子,也让一千多公里外的王星记会议室全体员工沸腾了。
“这是我们做的扇子!”一位年轻的员工激动地叫了起来。“快看!在天安门城楼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议论着,每个人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说起这个“特殊”的订单,杭州王星记扇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孙亚青印象很深。在8月初,她接到了一个北京的电话,要制作一批阅兵仪式的会务用品,“听到这个消息,我内心很激动,我们很荣幸来做这件事。”
第一时间,她明确了制作数量、交货时间、制作质量等,立马召集了设计、质量、车间等部门的负责人,一起研究讨论扇子的尺寸、扇面扇骨材料、工艺设计等。
现场贵宾们拿到的是一把33厘米的玉竹绢扇,孙亚青有自己的考虑,“阅兵现场大家要使用扇子,最好是有很多的用途,既可以遮阳,也可以扇风,扇面尺寸可以做大一点。”
整把扇子有四层,中间两层是纸,外面两层是绢布。她回忆,在扇子制作过程中,最难的部分是扇面的打样,“为了能让颜色更艳丽,主办方最后选择了绢布,扇面有统一的主题LOGO、主题颜色等,前前后后打了10稿,反复推敲,一点点校准颜色,最终确定了扇面。”
这把小小的扇子,经历了44道工序,从扇骨的选料、打磨到工艺制作,她亲自动手把关:每一根玉竹要经过“粗磨—细磨—抛光”三道工序,直到指尖划过扇骨时没有一丝毛刺;扇柄与扇骨的衔接处,要反复调试“咬合度”,确保收扇时“咔嗒”一声清脆利落,展开时又能稳稳固定住扇形,“一把扇子好不好,手一摸就知道。收放要自如,握感要趁手,扇面平整、外形对称,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不能在我们这代丢了。”
“当时只知道是按国礼标准做,直到交付前才听说要给贵宾用。”她说,“不管给谁用,我们是代表中国、代表杭州,就得做到万无一失。”
继G20峰会国礼、杭州亚运会特许生产商之后,王星记再次登上了国家重大场合,她很自豪,“扇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一把小小的扇子,也可以成为大大的传播,让扇子成为文化纽带,让世界了解中国。”
来源:每日商报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