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首页 > 工匠星 > 浏览文章

肖芄:做互联网司法事业的探路者

2021-10-26
      (原标题:肖芄:做互联网司法事业的探路者 记者:朱颖婕 通讯员:陈昊)
      公平正义,是人民的向往,也是衡量幸福感的尺度。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人民法官忠诚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其中,杭州互联网法院审判监督庭副庭长肖芄在审判岗位上兢兢业业、扎实工作,在互联网法治建设领域勇于创新、担当有为,让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在法治轨道上健康有序发展,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2019年7月3日,闫女士通过网络招聘平台向浙江某公司投递简历,应聘职位。在查看简历一分钟后,该公司向闫女士发送通知“不适合此岗位”,原因处写着“河南人”三个字。闫女士愤而起诉。11月26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在线审理并当庭宣判。法院认为,该公司构成对闫女士地域歧视,侵害其平等就业权,判决该公司向闫女士口头道歉、在国家级媒体刊登道歉声明,并赔偿闫女士精神抚慰金及合理维权费用损失1万元。
      “我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凭自身能力、不懈奋斗就能实现人生价值的社会,这不仅需要从法律、制度层面规范用人制度,消除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更需要在每一个劳动者心中培育相互尊重、宽容、多元的社会文化。”在判决书结尾,担任审判长的肖芄这样写道。这一案件作为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典型案例,被写入了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两会工作报告。
      自从2018年5月入职以来,肖芄办理的各类民商事案件已超过1600件,无一因错误或瑕疵被改判、发回重审。丰富的审判经验和扎实的功底,也让他成为互联网法治探索创新的中坚力量。作为承办人办理全国首例App侵害不特定社会主体个人信息民事公益诉讼案、全国首例伪劣儿童口罩民事公益诉讼案,担任全国首个跨境数字贸易日常具体工作的经办人,参与审理跨境贸易数字法庭第一案……经办跨境贸易数字法庭日常工作等历程中,肖芄书写的种种“首例”“第一”,展现出杭州互联网法院为网络生态治理、护航数字经济发展等作出的司法努力,也侧面展现了杭州在公益诉讼方向的不断探索。
      2020年,在肖芄作为承办人办理的全国首例伪劣儿童口罩民事公益诉讼案中,被告被判决承担惩罚性赔偿金25万余元。在被告自动履行判决义务后,赔偿款全部转交青少年公益基金用于新冠肺炎治疗、防护的公益事项。“顾名思义,公益诉讼的意义在于公益,它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比一般案子具有更深刻的意义。”在肖芄眼中,杭州公益诉讼可谓走在全国前列,但互联网违法行为具有智能性、隐蔽性、多样性等特点,需要杭州充分发挥数字优势,推进公益诉讼更好更快发展。
      肖芄不仅善于执法办案,也善于思考总结。他完成了跨境贸易法庭典型案例的发布,及《跨境贸易法庭服务保障浙江自贸区发展调研报告》《跨境电子商务纠纷管辖规则完善调研报告》等调研报告的撰写工作,还主笔撰写了2019年杭州互联网法院电子商务审判白皮书、《电子商务审判实践思考》《虚构支付宝账户遭“盗刷”法院认定其构成违约》等文章,发表在《中国审判》《人民司法》等重要刊物上,努力将审判实务工作经验总结转化为调研理论成果。
      司法为民守初心,勇于创新敢担当。肖芄的初心,就像他审理闫女士案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一样:“杭州是一座开放、包容、创新、活力的城市,我们希望用法治的力量,维护这种积极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市场秩序。”

来源:杭州日报 责编: 

关键字 : 互联网司法事业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纠错】,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发布
热门文章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