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国家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示范区、浙江实施“双创”战略引领区、杭州建设创新型城市核心区,实现跻身全国一流高新区的战略目标,离不开组织和人才的支撑。
上周四,高新区(滨江)党委组织部邀请了部分新闻媒体、部风监督和干部监督信息员,召开了组织工作情况通报会,并通过微博和干部远程教育平台进行直播。在普通干部群众眼里显得比较神秘的组织工作,也因此进一步增强组织工作的透明度和能见度。
上半年,高新区(滨江)组织工作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创先争优活动主线,在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各项组织工作中频出亮点,在全区组织开展了以“硅谷先锋”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开展竞争性选拔干部,在非公企业和科技园区中开展“双强争先”活动,全力建设人才特区打造创业天堂……探索出了一条符合高新区实际的组织工作新路子。
硅谷先锋 创先争优
今年初,高新区(滨江)吉利集团党委在集团中发布红色动员令,启动“红色引擎工程”,今年“七一”前夕,吉利集团党委作为全省“闪光言行之星”,受邀参加了省里的创先争优主题晚会;
高新区(滨江)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吴仁贤为首的爱心助学组,连续多年默默资助三姐妹完成学业,以立足本职的实际行动、博大感人的爱心和胸怀感动众人,吴仁贤还获得了全国第四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特别奖,并被授予“二级英模”称号;
国芯科技首席科学家、党员邹志永是个“拼命三郎”,他带领团队攻克了多项数字电视信道技术,负责开发的国产首款有线数字电视信道接收芯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了数字电视“中国芯”的优秀代表。
一个支部一面旗,一名党员一颗星。
正是因为这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的凝聚力和感染力,高新区(滨江)迈向全国一流高新区的步伐才更加坚定有力。
自去年5月份以来,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为主题的“硅谷先锋”创先争优活动在高新区(滨江)全面展开。高新区(滨江)党委组织部会同区有关部门,围绕迎接建党90周年这一重大节点,组织动员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上出实招、求实效,以创先争优的实际行动向党献礼。
——立足推动工作亮承诺争先进
把承诺亮在岗上、亮在墙上、亮在网上,分类组织开展“廉洁高效先锋”、“城市化发展先锋”、“活力和谐先锋”等专项行动……围绕建设全国一流的国家级高新区、开创“十二五”科学发展新局面这一目标,高新区(滨江)积极引导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把创先争优体现在服务中心工作、推动科学发展上。
今年伊始,高新区(滨江)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结合本行业、本单位、本岗位实际,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全面作出新一轮承诺,并自觉接受监督:街道和村、社区结合征迁安置等重点工作,提出“项目推进、党员先进”;企业党组织和党员承诺“立足本职争优秀,服务群众作表率,热心公益当先锋”;区办事服务大厅党支部号召全体党员“立足窗口,热情服务,用心办事,争当先锋,为人民服务,为党旗争辉”。
——深化网组片民情联系制度
创建党员示范岗、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深化网组片民情联系制度……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高新区(滨江)注重提升广大党员的服务意识,进而提升群众对创先争优活动的满意度。
以区、街办事服务中心、党员服务中心和社区(村)公共服务站等为重点,组织开展身份亮化、服务优化、考核量化、党群联动,通过党员带头“亮身份、亮承诺、亮形象”,创建党员示范岗、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开展“党员之星”、“服务之星”评比,进一步提高窗口服务质量。
该区把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片组户联系”工作作为基层组织创先争优的重要载体,进一步落实街道干部每月到组调研不少于4次、入户访民情听民意不少于10户次,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每月听取组长汇报不少于4次、入户访民情听民意不少于15户,以及民情收集、分析、解决、反馈等工作制度。
“七一”前夕,高新区(滨江)广泛组织开展走访慰问老干部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群众活动,区、街两级共计走访慰问500余人次。该区还组织开展“我为‘七一’献热血”,1391名党员无偿献血28万毫升。
——夯实党的基层基础工作
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是创先争优的重要内容。目前,高新区(滨江)15个行政村(含8个同步撤村建居社区)党组织全部采取“公推直选”的方式完成换届。换届后,该区还及时举办第十四期村(社区)书记、主任培训班,采取领导和专家专题讲座、先进典型现身说法、实地参观考察取经等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培训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提高基层干部的社会管理能力。
高新区(滨江)还组织三个街道,通过建立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党建共建委员会等,形成区域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目前,天官、闻涛等社区的街区党建模式已初步建立,其他村、社区也相继提出了区域化“大党建”构想。
——发挥“硅谷先锋”标杆引领作用
今年以来,高新区(滨江)开展了一场逐月接续的“硅谷先锋·闪光言行”展示评选活动,宣传展示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采取逐月推荐、逐级申报、分批展示、集中评选的方式,先后挖掘、采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闪光言行”近150例,并向市里书面申报45例,向省“闪光言行”专网推荐13例。
结合党内“双评”,该区共评选产生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30个、优秀共产党员5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20名,在全区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进行集中表彰。同时,为充分发挥优秀共产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在社区(村)、企业、机关、公安、教育、卫生等不同行业中推荐产生了“十大硅谷先锋”。今年,全区还有5个先进集体和5名先进个人受到省、市表彰,10家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分别被省、市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授予“双强百佳党组织”称号。
全程公开 赛场“选马”
一句句个性灵动的竞职陈述,一个个专业精彩的提问,一张张沉甸甸的选票……今年上半年,高新区(滨江)推出了6个区管正职和13个区管副职领导职位。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采取了多轮推荐、竞争性选拔方式进行了选拔,特别是在竞争性选拔13个区管副职领导职位时,在提高人岗相适度、探索权重分析、考准考实干部、扩大信息公开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通过搭建这样一个更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拔平台,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走上重要领导岗位,为高新区(滨江)打造阳光政府提供坚实的人才和组织支撑。”高新区(滨江)党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
——岗位定向,条件明确,提高人岗相适度。高新区(滨江)根据岗位空缺情况,由区委组织部发布公告,推出13个区管副职岗位,面向全区任正科级3年以上的干部选拔,并按岗位提出相应的资格条件要求。每个符合条件的干部可以自荐报名,也可以通过群众举荐和组织推荐报名。在竞争性选拔中,该区坚持“报什么、考什么”,根据职位要求“量身定制”考题,在演讲陈述的环节,竞争者所要回答的问题都要能紧扣该区实际和每一职位的工作要求,较好地解决了干部所学专业、工作经历、个人兴趣爱好与所选择职位匹配度的问题。
——多轮推荐,区别权重,提高民主推荐的科学性。在这次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中,既要全区领导干部会议推荐和区委全委会全体成员推荐,又要在干部所在单位进行干部群众推荐;既要进行会议推荐,又要个别谈话推荐,多轮推荐结果相互印证,并对推荐票进行适当的权重设置。在第一轮全区领导干部会议推荐时,除提供书面参考名单以外,还现场进行多媒体演示,使大家对被推荐对象有初步的感性认识;第三轮区委全委会推荐时,每名竞争者先作专题演讲陈述,使大家从中了解他们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综合分析以及对所竞职位的了解熟悉程度,然后再进行推荐,从而提高了民主推荐结果的客观真实性。
——多种方法,相互印证,提高考察的准确性。考察中按照不同职位分别组织各5人制考察组,进行差额考察,对考察对象实行百分制量化评价,内容包括考察对象的基本条件得分、民主推荐群众评价分、考察组评价分三部分。同时注重干部德的考察,实行德的反向测评。每位考察对象须报告个人重要事项。考察组还深入考察对象家庭和所在社区,开展生活圈、社交圈的“两圈”考察。区委常委进行无记名差额票决,当场确定拟任用人选。
——一路差额,好中选优,提高选拔过程的竞争性。根据领导干部会议推荐情况、个人年度考核和党风廉政情况、领导班子结构需要等情况,每一职位均按3∶1的比例确定参考预备人选。然后再到参考预备人选所在单位进行民主推荐,符合要求的提交区委全委会票决,按2∶1的比例产生考察对象,进行差额考察。最后,每一职位人选均按2∶1的比例提交区委常委会进行差额票决。
——程序透明,信息公开,提高选人用人的公正性。在竞争性选拔过程中,高新区(滨江)坚持不内定条件标准、不变通方法程序、不内定提拔人选,内容全部公开、过程全程公开。在竞争者演讲陈述、区委全委会差额推荐环节,区远程教育平台对全过程向全区进行了现场视频直播,全区机关、街道和村(社区)45个远教基层站点同时开放,力求把选人用人的政策标准交给群众,把选人用人的程序和方法亮给群众,把选人用人的过程和结果及时告诉群众,从报名到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和用人结果整个环节都处于干部群众监督之下,真正让选人用人权在阳光下运行。
“竞争的过程,本来就是一次自我提高、自我锻炼、自我挑战的过程,不以一时之得意自夸其能,不以一时之失意自堕其志。我将一如既往地勤奋学习、努力工作。”高新区(滨江)一位参与选拔的领导对记者说。
双强争先 建树品牌
正泰太阳能科技公司,以“阳光先锋行动”为载体,党组织在公司上下广泛开展“五谈四访”活动:在员工岗位变动时、受到批评和表扬时、遇到困难时、与人发生矛盾时、提任或入党时,及时谈话沟通;在员工家庭有纠纷时、生病住院时、生活有困难时、家有变故时,进行上门访问。
中控集团、恒生电子、施强药业等单位在进一步巩固深化党建工作评议员制度和“五必谈、四必访”等制度基础上,建立了“思想‘一帮一’业务‘一带一’”、“党员人才双培养”等符合本单位实际、具有本单位特色的党建工作机制。
鹤翔(杭州)软件有限公司为东部软件园内一家日资企业,现有员工中一半是党员,党支部围绕“以精品促发展,以质量为根本,争创一流的软件外包企业”主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引导党员立足本职,确保质量,维护公司信誉,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作为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区(滨江)拥有各类高新技术企业6000余家。该区以强优骨干企业为重点,在全区企业和特色产业园区中深入开展争当“发展强、党建强”先进企业,进一步形成“强党建、促发展”的共识和氛围。
该区通过齐抓共管合力建、畅通渠道推动建、网络覆盖联合建、加强“孵化”培育建、引进发展促进建、理顺关系挂靠建、典型引路带动建、服务为本引导建等方式,较好地实现了80名职工以上企业建立党组织、30名职工以上企业有党员、其他企业都有党的工作的目标。
在推进非公企业“发展强、党建强”双品牌示范点建设中,高新区(滨江)提出了双品牌示范点建设要做到有科学合理的基层组织设置、有健全完善的党建工作制度、有功能齐全的党员活动场所、有富有实效的党建工作平台、有立体多元的成果展示渠道。通过逐级遴选,已有40家企业被省、市、区列为“发展强、党建强”重点培育单位。
各企业还建立支部定期分析党员员工工作绩效制度,召开“党员圆桌会议”建言献策,成立“党员突击队”帮助企业解决急事、难事,以党员先进性影响带动身边员工创先进争优秀,有力推动了企业健康发展,赢得了企业对党建工作的大力支持。
在高新区(滨江)发展中,科技园区对企业的集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东部软件园为例,在园区跨越发展进程中,园区党委按照“建设东部软件园、打造杭州信息港”的要求,通过加强“两报一平台”和“一厅一站两室两点”的党建阵地建设;开展党员“每月一星”的评比,促进“亮身份、亮岗位、亮承诺”和“比技术、比贡献、比作风”的“三亮三比”活动,进一步形成了“发展强、党建强”的良性互动。
今年以来,以东部软件园“发展强、党建强”先行示范为基础,高新区(滨江)在全区范围内选定一批特色科技园区,作为“双品牌”示范点和“双强”示范科技园区进行重点培育,深入推进“双强争先”活动。天堂软件园、西湖数源软件园、节能环保科技园、华业高科技产业园、高新软件园、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等6家单位,均已在建党90周年之际成立园区党委。
创业天堂 人才特区
出台打造人才特区若干政策,区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企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奖励;
先后实施两批支持海内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5050计划”,区财政对入选的77个项目给予总计1.2亿元资助;
高新区(滨江)已拥有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9人,拥有省“千人计划”入选者33人,提前完成中组部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提出的“三年引进10名进入‘千人计划’的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目标。
今年,高新区(滨江)关于人才的新闻也是频频见诸媒体,人才工作正在成为推动高新区(滨江)创新创业的一张金名片。
围绕打造人才特区,该区坚持人才优先,认真编制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研究出台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推进自主创新打造人才特区的若干政策》、《关于强化人才激励打造人才特区的实施办法》等扶持政策,高新区(滨江)财政更是不惜重金,加大企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奖励,并在高端人才开发管理体系、创新培养体系、创业支撑体系、人才投入体系、居住发展环境等方面开展调研,积极探索研究人才特区建设。
围绕产业需求,高新区(滨江)充分发挥“相约在高新”引才品牌效应,大力招引各类人才。上半年,累计举办各类招聘会87场,组织参会企业1105家,新引进各类人才11421人,同比增长25.9%。上半年,该区先后组织正泰太阳能、东方通信等36家企业赴苏州、合肥等地开展紧缺急需人才专场招聘,帮助企业引进中高级紧缺急需人才1015人。以浙江民营资本与海外人才智力对接活动为契机,组织吉利集团、中控科技等6家企业参加了在美国的现场对接活动,共征集到26家企业、156个海外高层次人才需求和18个项目合作需求,与11个海外留学人员创业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
创新领军人才的入驻,将进一步推动高新区(滨江)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今年以来,高新区(滨江)加快推进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进度,加大高端人才选拔培养力度,人才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目前,全区已建成13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2家博士后工作省级试点单位和12家区级博士后工作分站,已累计招收博士后科研人员51名,承担国家、省、市科技和产业化项目22项,申请专利30项。上半年,该区有7名人才获省“151人才工程”晋级培养。目前,该区已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11人,省“151人才工程”人选45人,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5人,市新世纪“131人才工程”人选564人。该区各类创新人才先后承担了各类国家级科技创新项目540项,其中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2项。
高新区(滨江)还着力营造人才创业天堂,推进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上半年先后组织9名创业人才、3名创新人才参加第六批国家“千人计划”答辩,一大批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的创业创新人才落户滨江。高新区(滨江),自去年5月份开始还出台“5050”计划,向海内外广撒“英雄帖”,对于一批带项目的海内外高端领军人才进行资助,形成了“以政策引人才、以人才带项目、以项目促产业”的良好效应,为该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注入了更强劲的动力。另外,高新区(滨江)还通过加强与浙江大学等高校的人才培训合作模式,开展“访企业、访人才,送政策、送服务”的“双访双送”活动,推行企业人才服务卡等形式,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纠错】,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